关于对朝阳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5-10-09 信息来源:朝阳市商务局

农工民主党朝阳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路径选择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全市开发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市政府一直对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认为贵单位的建议非常好,对于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很有启发和帮助。经对我市省级开发区进行调研和征询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朝阳市现有7个省级开发区,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喀左开发区两块牌子)。在全省85个省级经开区2023年度综合评比中,我市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进入前15名,北票经开区第7、建平经开区第10、喀左经开区第12、凌源经开区第13;柳城经开区第21位,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较大进步,名次较去年上升13位,位于全省第32名。

)经济发展情况

截至2024年底,7个省级开发区入驻企业1649户,其中规上企业344户,占全市的73.7%;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14.97亿元,占全市的89.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68亿元,占全市的63.65%。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

多年来,各开发区围绕朝阳市重点产业布局及开发区主导产业,积极参加省、市招商活动,通过招商活动洽谈引进高质量项目,推动开发区项目集聚、产业集聚。2024年,7个省级开发区新签约招商项目383个,占全市的71.2%,新开工招商项目155个,占全市的73.5%,实际利用内资339.2亿元,占全市的73.4%,实际利用外资4638万美元,占全市的100%。

平台承接能力建设情况

全市7个省级开发区核心区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及以上。截止目前,建成道路551.68公里,供热供暖管线99.69公里,给排水管网1002.45公里,架设电力线路871.68公里,污水处理厂14座,日处理能力14.78万吨。同时,各开发区智慧园区综合一体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运营,实现了集中可视、统一调度、一体化管理的数字发展模式,数字化正在成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四)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市委市政府明确7家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均为朝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党工委与管委会合署办公,机构规格为处级,委托所在县(市)区委管理。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由属地县(市)区长兼任,由1名正处级领导任管委会专职主任,统筹开发区全面工作,形成了全域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各开发区均实现了独立审批、封闭管理,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二、国家级经开区申报及创建情况

(一)全国及辽宁省国家级经开区情况

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40周年,全国31个省份均设立了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首批的14家扩展到233家,数量前3名的分别是江苏省(27家)、浙江省(22家)、山东省(16家)。

截至2024年底,辽宁省共有11家国家级经开区,其中:沈阳市3家(沈阳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大连市3家(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市1家(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岭市1家(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市1家(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市1家(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丹东市1家(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阜新市、辽阳市、朝阳市、葫芦岛市等7个城市还没有国家级经开区。

(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情况

2023年底,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商资发〔2023〕307号),对国家级经开区的升级、退出等工作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并启动了新一轮国家级经开区升级工作,明确各省人民政府可从符合条件的省级经开区中择优推荐1家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升级请示。2024年,按照商务部通知精神,省商务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经开区申报工作,我市北票经开区连续多年在全省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于前列,符合国家和省的相关申报标准,我局积极指导北票经开区开展了申报工作。由于全省只能推荐1家,最终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于2024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

三、下步工作

国家级经开区对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晋升国家级经开区将为我市未来发展带来诸多机遇。我市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开发区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对比省内外国家级经开区,目前我市省级经开区主要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集群度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低、外资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农工民主党朝阳市委员会“关于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路径选择的建议”的提案,深化思想认识,坚定信心,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为目标,认真学习省内外国家级经开区的先进经验,对标对表国家级开发区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形成工作合力,破解发展瓶颈,持续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争取早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一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发区聚焦抓招商抓项目主责主业,优化内设机构,推进个人岗位考核和绩效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鼓励和支持开发区探索“管委会+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在开发区土地开发、投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能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焕发体制机制活力。

二是引进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集聚。鼓励和支持开发区根据区位和产业优势,聚焦14个重点产业集群,依托区内重点产业链“链头企业”,积极谋划和包装产业项目,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发展。重点围绕央企、民企500强等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上下游产业集聚、项目集聚,提升开发区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形成主导产业鲜明、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格局,不断树立投资品牌,以品牌优势吸引更多企业集聚。

三是抢抓机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开发区及企业抢抓“一带一路”、RCEP贸易协定等政策机遇,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日本大阪展等境内外展会,借助展会平台开拓市场,抢订单、促发展,不断壮大进出口规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展境外招商引资工作,引进高质量外资企业、项目,增强外资发展后劲。加强对口合作合作交流,深化与江苏、北京、上海、新疆、大连等地对口合作,学习先进园区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推动开发区间产业协同。会同金融部门搭建政企银金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加强园区经济和金融信息的双向交流,帮助园区企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四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产业基础。推动开发区强化“智慧化园区”和“数字化园区”建设,做好项目审批、公共研发平台、融资担保、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等工作,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实施科技立区工程,加快开发区及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科技孵化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综合能力。

五是优化开发区评价机制。对标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和省商务厅《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3年)》,进一步完善现有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设置评价指标,突出核心指标引领作用,强化过程管理,实行督考合一,推动各省级开发区提高工作成效。

以上是我局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路径选择的建议》(提案号1号)的答复。

                                                             朝阳市商务局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