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朝阳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4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5-10-09 信息来源:朝阳市商务局

  九三学社朝阳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对全市开发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认为建议非常好,对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很有启发和帮助。经对全市7个省级开发区进行调研和征询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发区发展情况

朝阳市现有7个省级开发区,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喀左开发区两块牌子)。在全省85个省级经开区2023年度综合评比中,我市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进入前15名,北票经开区第7、建平经开区第10、喀左经开区第12、凌源经开区第13;柳城经开区第21位,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较大进步,名次较上一年度提升13位,位于第32名。

)经济发展情况

截至2024年底,7个省级开发区入驻企业1649户,其中规上企业344户,占全市的73.7%;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14.97亿元,占全市的89.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68亿元,占全市的63.65%。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

多年来,各开发区围绕朝阳市重点产业布局及开发区主导产业,积极参加省、市招商活动,通过招商活动洽谈引进高质量项目,推动开发区项目集聚、产业集聚。2024年,7个省级开发区新签约招商项目383个,占全市的71.2%,新开工招商项目155个,占全市的73.5%,实际到位内资339.2亿元,占全市的73.4%,实际利用外资4638万美元,占全市的100%。

平台承接能力建设情况

作为全市项目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和基础设施优化两个龙头,推动各省级开发区承接项目硬实力和软实力双提升。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蹄疾步稳。市委市政府明确7家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均为朝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党工委与管委会合署办公,机构规格为处级,委托所在县(市)区委管理。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由属地县(市)区长兼任,由1名正处级领导任管委会专职主任,统筹开发区全面工作,形成了全域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各开发区均实现了独立审批、封闭管理,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有进。截止2024年底,7个开发区建成道路551.68公里,供热供暖管线99.69公里,给排水管网1002.45公里,架设电力线路871.68公里,标房135.76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14座,日处理能力14.78万吨。同时各开发区智慧园区综合一体化管理平台基本建成运营,实现了集中可视、统一调度、一体化管理的数字发展模式,数字化正在成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对比省内外开发区,目前我市省级经开区主要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集群度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低、外资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九三学社朝阳市委员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推动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和资源集约利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全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活力、增长动力和整体实力,切实发挥省级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为朝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持续推动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坚持以开发区为载体,以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引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实现上下游企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功能特色,在创新能力、科技含量、生态环境、资源消耗等方面积极探索创建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园区,走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引领和带动全市开发区向专业化、高端化、低碳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是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统筹设置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科学核定开发区管理机构人员编制与领导职数。鼓励开发区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薪酬制度,绩效工资由基础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薪酬标准参照所在地同级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绩效薪酬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由开发区管委会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自主制定,并报市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鼓励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等市场化体制改革,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建章立制、做好监督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将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依法交由市场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同境内外社会资本合作,共办专业化、特色化的“区中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融资体系。鼓励专业的企业和团队参与园区的规划、招商和运营管理中来,进一步增强省级开发区的发展活力。

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突出开发区在稳外资、稳外贸工作中的主要载体作用,坚持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在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加强项目谋划等方面力求突破,加快引进一批牵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着力提升我市省级开发区发展层次和水平。紧密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投资吸引力强、对形成产业集群起到龙头引领作用的优质高端产业项目。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贸易协定契机,积极参与东北海陆大通道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和优质资源集聚,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力争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四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开发区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强化集成创新,推动开发区依托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同质企业整合集成科研资源,联合开发关键共性技术,共建公共技术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鼓励企业抓好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支持开发区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深化经贸领域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机制,推动创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等,采取柔性引进和全职引进相结合,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成果转让、聘请顾问、兼职等方式,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开发区出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全市统一联动的开发区招商引资机制,避免开发区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大对违规招商的处罚力度。大力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交通网络、物流通道、市政工程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创新创业软环境,加快完善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了解企业的呼声,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渠道。

以上是我局对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号44号)的答复。

                                                                朝阳市商务局 

                                                                2025年4月15日